English

开伯尔山口纪行

1998-03-1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常听朋友们说起开伯尔山口的险要和峻美,最近适有朋友相约,便欣然同往。

开伯尔山口是兴都库什山脉中的著名要塞,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首府白沙瓦以西的部落地区,与阿富汗毗邻,到这里来的外国人一律得先获得巴政府有关部门的许可。我们抵白沙瓦后到当地有关部门登记,他们派了一辆军车护送我们。

穿过了车来人往的白沙瓦街头,路过阿富汗难民营和著名的走私市场,我们进入了开伯尔部落区。实际上,部落区与白沙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只是路面上有一条略高出的部分,走私市场的一边是白沙瓦,另一边就是部落区了。不觉中越了界,无处不在的安全人员会立即将你请回,这主要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走私市场白沙瓦这一边,商店出售的都是电器、化妆品、布料之类的商品;而另一边,公路两旁的商店里摆着的则一律是各式各样的枪支了。耳中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那是买主在试枪。

由此前行约18公里,便到了开伯尔山口的入口处———贾姆鲁德堡,它是锡克人1823年在一个更老的城堡遗址上修建的。现在的石砌跨路拱门建于1964年,两旁的门柱形似碉堡,托着上面的两个炮台,成为开伯尔的象征。此段山口还是比较开阔平坦的,再往前便大多是狭窄的之字形的山路了,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少了许多。据说有的地方在拓宽之前两匹迎面的骆驼都无法错身而过。向车窗外望去,映入眼帘的几乎都是光秃秃的山丘,很少能看到绿色。山谷路旁,不时可以看到一些高墙大院,外面一律用黄泥浆涂得严严实实,一扇大门和两侧的小门总是关着,大院的四角建有炮楼,上面留着枪眼。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帕坦部落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帕坦人家庭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帕坦人一般也不欢迎陌生人来访。

沙加依堡是开伯尔山口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距入口处约30公里。这里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涂得五颜六色的墓碑四处可见,那是英国人在1878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中留下的。开伯尔山口因其连结南亚次大陆和中亚的重要地理位置,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亚历山大大帝、中亚的泰姆尔和阿富汗的统治者都曾在这里战过。公路旁的干河床里至今仍残留着横七竖八的三角型大水泥礅子,那是在本世纪八十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为阻挡前苏联军队的坦克而布设的。如今的开伯尔山口防卫仍十分严密,一路上我们经过好几个检查站,每隔一段距离就可以看到值勤的巴边防军人。

行至兰迪科塔尔镇,感到气氛祥和多了。说是镇,实际上并没有多大,但因这里地势较开阔,自然形成了当地居民的一个集市。人们四处随地摆摊,交易品有布料、茶叶、烟草、新鲜蔬菜、水果和武器弹药,倒也热闹。

再向前走,便是我们此行的终点———托尔卡姆。这里不仅是开伯尔山口的一个绿洲,也是一个制高点,地势极为险要。两侧山峰逐渐收紧,只留下了不到十米宽的路面,然后又突然展开,形成一个庞大的峡谷,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阿富汗平原。这里距巴阿边界约2公里,极目远眺,可见远处峡谷两侧山上巨大的阿拉伯数字“1”、“2”、“3”,那里便是两国边界了。其下,阿富汗境内的一个村庄隐约可见。

同行友人仍兴致不减,比手划脚地高谈阔论着。我站在开伯尔山口,俯视脚下不远处于战乱中的阿富汗。阵阵山风吹过,身上顿生凉意。下山的归途上,恰遇满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联合国车队沉重地行进在开伯尔山口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